更新时间:2023-12-26 15:53:23点击:
日前举行的第24届全国电影推介会暨首届全国电影交易会上,《再团圆》《红猪》《小行星猎人》等24部影片完成了分线发行签约,本月1日上映的《沉默笔录》成为首部分线发行的新片。业内人士表示,分线发行模式增加了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和丰富性,意味着通过市场的有效调节,为片方和院线提供“双向奔赴”的空间。
分线发行满足多样化电影消费需求
分线发行,是指一部影片可以不再由全国院线统一放映,片方可以选择提供较优条件的院线或影院投资管理公司进行交易,如提供的黄金场次较多、排片比例较高、放映周期较长、影片票房结算分账比例较高等,都属于择优考虑的范畴。
《“十四五”中国电影发展规划》中,明确鼓励开展分线发行、多轮次发行、区域发行、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。目前分线发行启动实施,是因为国内电影行业已经到了既需要探索分线发行,又具备尝试分线发行能力的阶段。此前,国内上映电影大多采用统一发行、大规模集中上映模式。其优势在于,很多商业大片都会在全国上万家影院上映,观众无论在哪都可以看到;缺点则是一些中小成本及文艺片会因为票房不高而早早在市场“消失”。推动分线发行,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多样化的电影消费需求。
拓展电影市场空间让三方受益
分线发行带来的直接作用是让上映的影片数量增加,观众的选择增多,这对于拓展电影市场空间,激励电影创作有重要意义。市场空间的扩容,可以让观众、片方及院线三方受益。
目前,电影市场存在一系列困难,如观众对一些中小成本影片感兴趣,但发现想看的影片已经下线;片方拍摄的作品因为卖点不足而找不到市场;影院排片只得让位于高票房的电影等。分线发行后,院线可以通过差异化的经营,为中小成本电影和一些影院提供更多彼此选择的空间,做出更多自主选择,提升吸引力。
分线发行可以提高片方与影院的收益。目前通行的分账比例是片方43%、影院57%。分线发行模式启动后,在统一发行、统一放映的基础上,片方可以和院线采用灵活协商的交易新方式,提高影院和银幕的利用率,提升双方的收益。
统计表明,今年国内电影院达到11000家、银幕数突破83000张,除暑期、国庆、春节等重要档期,淡季票房偏低,观众观影意愿不强,影院排片资源被浪费。分线发行将为中小成本电影提供更多的排片空间,增加影院收入。一些地方色彩浓郁的影片,可以选择区域性放映,达到作品和观众的“双向奔赴”。2021年年底,《爱情神话》全国上映,由于影片从故事到台词都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,该片在上海市场大获成功,累计2.6亿元票房中,上海产生的票房就达到1.08亿元,占比超过40%。由此可以看出,如果在分线发行机制下,这类地域属性强烈的影片可以进一步提升收益。
天津电影公司梁煜表示:“分线发行是国内电影产业走向精细化、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一步。近年来,国内每年拍摄的电影近千部,但是只有一半能够上映。这种现象既有影片质量不高的原因,也有全国统一排片,市场竞争激烈,导致影院只能优先考虑商业大片的因素。分线发行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,让那些中小成本电影有机会与观众见面。此外,分线发行对于片方和院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片方具有精准营销能力,对于影片的特色和受众群体有清晰判断;院线则要对各地的影院非常熟悉,根据当地观众的偏好选择适当的电影。”